屏幕時代,筆依然重要:文具如何重新發現情感、設計和生活
分享
1、時代變了,但筆依然存在。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人工智能打字、語音輸入……
如今,寫作似乎成了一件“復古”的事情。我們在屏幕上簽名,在聊天框中交流,在雲端記錄靈感。
但奇怪的是,當人們以為“鋼筆”將會被淘汰時,文具品牌並沒有消失。反而出現了新的活力。
我們發現:
筆不僅僅是一種書寫工具,它代表了人們對“表達”的痴迷。
這種執念也是老牌文具企業重新發現未來的起點。

2.從“工具”到“情感符號”
部分文具品牌中 伯益 最近接觸到的,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們的歷史,而是他們的轉變。
一些品牌開始製作“感性文具”——設計人們想要觸摸和收藏的筆;
一些品牌延伸了數字文具產品**——例如手寫板和具有真實筆觸感的虛擬簽名筆;
一些品牌乾脆放棄功能競爭,轉向文化和禮品系列,使文具成為身份和品味的延伸。
這一切意味著:
當言語變得輕盈飄逸時,感動和情感就成為最稀有的價值。

3、設計的意義不僅僅是“好看”
當我們為這些品牌提供視覺設計時,我們感受到一個共同的命題:
設計不僅使品牌“更現代”,而且使其再次“易於理解”。
比如,一個有著幾十年曆史的鋼筆品牌在新包裝上沒有採用高科技的銀灰色風格,而是選擇了溫暖的紙張質感和慢節奏的留白。
我們幫助他們保留“書寫的儀式感”,讓消費者看到包裝就能感受到“書寫的衝動”。

4、未來方向:讓文具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未來的文具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徵。
它可以與數字生活共存,也可以成為對數字化的溫和反抗。
文具品牌的使命不再是“賣筆”,而是再次提醒我們——
有些想法只有被寫下來才真正屬於你。

5. 結論|關於藝術與文具
伯益 一直與多家老牌文具公司合作。我們看到他們在改變,但也在堅持。
他們開始思考視覺與觸覺的結合、品牌與人類情感的關係,甚至重新定義了“書寫”的含義。
在人人都打字的時代,
我們依然相信——
每一個願意拿起筆的人都值得被設計溫柔對待。
